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港婦恨生育比例創20年新高



家計會最新調查發現,本港逾兩成受訪婦女希望生育或再生育,比例創二十年新高,可惜事與願違,接近四成表示實際子女數目少於預期,調查更歷史性發現「一孩家庭」多過「兩孩家庭」。


分析指本港夫婦遲婚、遲生育,即使想生育,也有心無力,
長遠更會影響本港年齡結構及加劇人口老化。




家計會去年八月至十二月,上門探訪一千五百一十八名十五至四十九歲已婚或同居的婦女,以及其一千零五十九名配偶或伴侶,同類調查自一九六七年開始每五年進行一次。

調查發現,期望生育或再生育的婦女比率明顯增加,由五年前的一成二,大升至去年達兩成,增幅近六成,創廿年新高;相對地,不想生育或再生育的比率則由八成下降至六成三,亦創二十年最低,反映女性對生育期望更為積極。

在子女數目方面,受訪婦女理想子女數目由五年前平均一點五九個,上升至去年的一點六七個,不過實際子女數目由一點四九個,下降至一點二四個,調查更發現「一孩家庭」比率達三成七,首次超越「兩孩家庭」的三成二,認為子女數目少於預期的婦女,更於五年間大增近五成,至三成九。




家計會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稱,調查結果與婦女遲婚、遲生育有關,本港婦女結婚年齡中位數為二十八歲,通常計畫婚後兩、三年生第一胎,但屆時懷孕的機會已經大為下降;另一方面,本港工作時間長,工作單位沒有家庭友善支援政策,工作變相排斥懷孕。該會執行總監范瑩孫認為,本港夫婦於計畫生育上墨守成規,要三十歲前進修、工作,三十歲後才考慮結婚生育,結果把生育計畫濃縮於三十至三十五歲進行,生育太遲。

葉兆輝指本港婦女遲生育、子女數目減,長遠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生不生是個人決定,但多了人不生就是社會問題。」他說,以往的家庭有幾個子女供養父母,新一代家庭子女數目減少,下一代供養父母的責任變相增加,這個責任遲早轉移到政府身上。

另外,調查反映港人避孕知識貧乏,約八成受訪夫婦或同居伴侶於避孕知識評估中都不合格,於九分滿分中,受訪男性平均得分為二點六分,女性平均得分為三點一分。最常見誤解包括,有女性以為「避孕套外塗上『凡士林』不會令避孕套穿破」、「避孕丸不會增加子宮癌的風險」等。

有關避孕措施方面,撇除那些想生育、已停經,及沒有行房的受訪者,表示「一向都有(避孕),但剛巧過去幾次都無」、「有時有,有時無」及「從來都不避孕」的受訪婦女共佔一成八,比五年前升逾一倍。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資料來源:  星島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