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OL坐冷氣房易不育 - 不育的原因




本港愈來愈多夫婦延遲生育,有中醫師表示,大多都市女性身處辦公室冷氣環境,加上節食減肥過度、容易引致氣血不足等腎虛症狀,大大削弱受精卵於子宮着床成長的能力。中醫師建議女性多運動,避免吃肥膩食物,改善生活習慣配以適合中藥調理身體。

 
東 華學院結合保健中心中醫師甘婉菁表示,女性不育症型主要分五種,即腎陽虛型、腎陰虛型、肝氣鬱結型、痰濕型及血瘀型。腎虛主因是運動不足,氣血不好,文職 女性經常在冷氣環境工作,易令身體受寒,影響受精卵着床到子宮壁成長,「腎陽虛就係因為子宮寒,冇一個溫暖環境畀胚胎長大。」肝氣鬱結則因壓力大,患者經 期前後不定,精神抑鬱,氣血運行不好,子宮供氧能力差。


 
中藥治療招募200婦

東華學院商學院及醫療科學學系榮譽教授陳億仕指出,人工受孕成功率按女性的年齡增長而減少,三十歲多的成功率為三成,四十歲以上跌至一成半至兩成。

東華學院計劃招募二百名不育婦女參與研究,當中一百人接受兩個月中藥治療,另一百人為對照組,之後兩組人接受人工受孕,以對比成孕率。招募對象為一年內未能成功懷孕、曾向醫生求助的婦女,年齡不限,中醫診金免費,藥物自費。





資料來源: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人工受孕年逾萬宗 成功僅30% 高齡婦趕生仔慘痛實錄

工作忙、結婚遲,令港人生育機會大減。一名接受人工受孕、卻不幸誕下智障兒的不育中年婦,上周入稟法院要求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網開一面,准許她取回一批過期胚胎使用,希望博多一鋪,生個健康寶寶。

現時本港的不育夫婦估計多達八萬五千對,愈來愈多人為了傳宗接代求助高科技,以致去年接受人工受孕的個案突破一萬宗,不過成功率卻只有三成。

本刊深入探討高齡婦趕生仔的苦況,當中有人花費近百萬元,並冒死做了九次人工受孕卻仍未能如願;即使成功懷孕的幸運兒,亦奉勸女士們「有仔要趁嫩生」。




「結婚後一直忙於工作與進修,未有認真計劃生育,結果眨吓眼已超齡。」今年四十七歲的Grace與結婚十五年的丈夫彼此恩愛,但膝下猶虛,為求生育,她毅然於三年前提早退休,專心養好身體接受人工受孕。


她說:「前後做了兩次人工受孕,花費十五萬元,過程中打針、食藥、谷排卵等痛楚,也只是小兒科,最難捱是把胚胎放回體內後,要等個多月才知道能否成孕,那種患得患失的感覺極不好受。」


幾經辛苦,Grace終在今年春天懷上「小龍女」,預產期在下月,但期間一度作小產,令她嚇破膽,深怕得而復失,「還有生理的變化,除了孕婦常見的作嘔作 悶和生痔瘡等問題外,因我是高齡產婦,特別容易出現糖尿和高血壓等症狀,日常飲食必須格外小心。」上周她便因血壓突然急升,需入院觀察。


 「雖然不煙不酒並按時做運動,但始終年紀不輕,醫生指血壓太高或會中風,更分分鐘連命都冇!」Grace笑說:「惟有叫腹中BB幫忙,一同努力捱過這關鍵時刻。現在丈夫每晚回到家,都會向着我的肚皮說話,單是這種幸福感覺,足以抵銷所有痛苦與犧牲。」


她續說:「我快將五十歲,故已做好心理準備,將來帶女兒上學會被誤會是婆孫,惟有幽默一點面對。但願我夫婦二人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長命一點陪伴女兒成長。」Grace奉勸女士們「有仔要趁嫩生」:「不一定有四百萬才可做媽媽,否則時機一過,後悔莫及!」


事實上,不育人士鍥而不捨求生仔的個案近年愈來愈多。一名四十一歲姓黃婦人,為圓傳宗接代心願,一○年在香港分兩次向胞妹借卵子,與丈夫精子結合成多個胚胎,經過兩次人工受孕終成功,並在今年初分娩,惟兒子出世後卻被證實先天智障。







參考來源: dev.eastwee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偉哥或可治女性不孕 - 女性不孕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億仕強調不孕女士切勿自行服用偉哥。(冼偉倫攝)



有研究發現,專治不舉症藥物威而鋼(俗稱「偉哥」),或可治療女性不孕。但醫生強調,醫學界仍未有足夠臨床數據,女性切勿自行服用。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億仕指,美國去年一項研究發現,105位因子宮內膜太薄、多次人工受孕失敗的女性,使用偉哥後,70%人子宮內膜厚度增至九毫米,當中懷孕率更達45%。

陳億仕解釋,子宮內膜太薄是女性不孕成因之一,子宮內膜僅得七毫米以下,即使人工受孕,懷孕率亦只有18%以下;偉哥能擴充生殖器官血管,令子宮內膜增厚。他亦曾用藥於求診病人身上,一位28歲病人子宮內膜原只有五至六毫米,第三次用藥後,內膜增至八毫米,終成功受孕。

陳億仕希望日後有更多針對性研究,但強調女性切勿自行服用,應詢問醫生意見。



陳億仕 婦產科專科醫生






參考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