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早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早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如何減低IVF 後流產的風險

 blood test

接受IVF後有機會流產,事實上,流產的機率與自然懷孕的孕婦相若。由於接受IVF 的女士大多為高齡孕婦,流產難免會對她們造成很大打擊。年介三十的女士約有五份一人會流產,而四十二歲的孕婦流產的機會更高達50%。跟據研究及經驗,以下是減低IVF 後流產的風險十大貼士。

1. 檢查甲狀腺激素(TSH)


IVF 前一般會抽血檢查血液內的性激素水平,有研究顯示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與流產有關,而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的問題。



2. 接受宮腔鏡檢查

子宮異常會影響胚胎着落,即使成功懷孕,亦可能引致流產。子宮肌瘤/瘜肉、曾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導致子宮內壁受損均是常見的問題。子宮內窺鏡比超聲波較容易檢查出子宮問題,並且能即時修正。


3. 選擇合適的黃體激素藥物

開始IVF治療後,醫生會處方黃體激素藥物以維持胚胎發展。黃體激素藥物有口服、啫喱狀及注射劑等配方。

大部份人會選擇陰道藥物,因為身體容易吸收,效果更佳。肌肉注射是黃體素處方的黃金標準,但方法較麻煩,需要患者每天到診所接受注射。

有些藥物可以避免服用後出現嘔心的情況,避免嘔吐,影響藥物吸收,甚至造成流產。不過,陰道或注射式的藥物吸收不會受嘔吐影響。


4. 接受IVF前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接受IVF前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戒煙、酒、維持正常體重及配合均衡飲食。成功懷孕後應避免捱夜及搬運重物。


5. 檢查血液濃度

治療前應先檢查血液問題。凝血指數高低亦會影響到胚胎的血流,有機會引致流產。部份血液問題可以透過血液測試檢查。即使有問題,亦可使用藥物治療,減低流產的風險。


6. 你身體有太多NK 細胞?

NK 細胞 (Natural Killer cells) 是體內正常細胞,負責抵抗細菌入侵,有些報告指太多NK細胞積聚於子宮內壁會令細胞攻擊胚胎。


7. 準時服藥,準時停藥

即使只使錯過一劑藥,亦有可能導致流產。切記要準時,每天同一個時間服藥。通常懷孕十二週後便會停藥,情況因人而異。


8. 保護子宮頸


接受IVF 治療前應處理子宮頸問題,以免功虧一簣。以前接受過子宮頸手術、子宮形狀異常、曾試過懷孕晚期流產或早產等均屬於風險因素。及早發現,並於懷孕早期縫合子宮頸可避免子宮頸突然鬆開,引致流產。


9. 避免受感染


感染會引致流產,所以IVF 治療前後應避免受細菌或病毒感染,尤其是性病。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及確保已接受足夠的疫苗注射,例如麻疹及其他可預防的疾病。




參考資料:  www.reprodmed.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多胞胎風險高 孕婦易有羊癇 - 孕婦多胞胎易有羊癇







城中富豪一索得三男,有婦產科醫生指,最近多了婦女詢問是否可以一勞 永逸,在輔助生育過程植入更多胚胎。不過醫生強調,雖然體外受孕懷有多胞胎的機會比正常受孕高兩、三成,但其潛在風險非常高,當中多胞胎的的死亡率亦會比 單胞胎高,另有百分之一、二的機會,其中一個胎兒會有嚴重性的缺陷。


婦產專科龍炳樑醫生表示,透過輔助生育如體外受孕而生多胞胎的機會比 自然懷孕上升兩至三成。不過,出現初生嬰兒的死亡率會上升。他解釋,多胞胎的早產機會比單胞上升五倍,而早產會令到胎兒有機會死亡。除此之外,多胞胎的增 長緩慢,約有三成會出現體重較輕的情況,同時,孕婦有機會產出畸胎,百分一至二會出現沒有頭蓋骨或有先天性的心臟毛病等嚴重的先天缺陷。



易有嚴重先天缺陷

植入胚胎的孕婦風險也不能忽視,龍炳樑醫生表示,由於雙胞胎的子宮 大,孕婦會增加不適的感覺,多腰痠背痛、腳腫脹等問題,而早期多會有嘔吐的情況,情況嚴重的孕婦會有羊癇先兆,包括血壓高、蛋白尿等,機會比平常產婦高出 三倍,若控制得不好,更會出現羊癇。此外,由於胎盤前置機會增加,孕婦產前出血亦會上升,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還包括妊娠糖尿病、貧血、缺乏鐵質等。

龍醫生表示,若真的出現多胞胎的情況,醫生一般會建議減胎,如三胞胎會減至兩胞胎,以避免早產,如果沒有特別問題,孖胎會在三十八周進行催生,不會去到四十周。他又呼籲,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不宜懷孕,故更不能嘗試體外受孕。





 


 龍炳樑 婦產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reprodmed.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下)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子宮頸的正常長度約3.84厘米,若長度在2.5厘米以下便屬於過短,佔1.8%,短於2.5厘米以下者,10個孕婦中有1個會在懷孕34週前早產,機會較一般孕婦增加10倍。醫院可以為懷孕2026週的孕婦,利用陰道超聲波檢驗子宮頸的長度,方法是把陰道超聲波的探頭放進陰道內,對準子宮頸,便可看到子宮頸的直切面,並量度其長度,看看子宮頸有否變短。而這項檢查是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如果準媽媽發現「子宮頸鬆弛」, 可以怎樣做?
最近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子宮頸長度少於1.5厘米,用藥物已可以減少早產機會四成。 所以,孕婦若發現子宮頸短,我們有以下的建議:
1. 應避免懷孕期間行房;
2. 留意如有肚痛、穿水或產前出血的情況,便要盡早入院;
3. 如果子宮頸長度少於1.5厘米,可用藥物減少早產機會;
4. 定期接受超聲波監察;
5. 如果是國內孕婦,報告指出37週前出生的機會率較高,便需要早些來港待產。





參考資料: www.reprodmed.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上)

 


 
 
 
 早產是準媽媽的噩夢
 
每個懷孕婦女都想嬰兒足月及健康成長。原來每100名孕婦中,就有7名會早產。幸然,隨著醫學進步,接近37週足月出生的嬰兒通常問題不大,但34週前出生的嬰兒通常需要在深切治療部接受護理。在香港,夭折的初生嬰兒當中,超過8成是34週前早產的嬰兒。所以,若可及早發現問題,便能積極地預防早產,提高嬰兒的生存率。
 
早產可以完全沒有徵兆
 
引致早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孕婦患有妊娠毒血症、高血壓等內科病;而子宮頸鬆弛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子宮頸鬆弛」的成因不明,部分和發炎有關,但沒有任何徵兆。「子宮頸鬆弛」是一個過程,先是子宮頸變短,然後擴張。若「子宮頸鬆弛」,當胎兒發育至一定程度後,子宮頸便無法承托其重量,子宮頸不斷變短,再張開,羊膜便會突出,並且子宮會收縮,導致小產或早產。
 
肉眼檢查發現擴張 已太遲以往檢查子宮頸並非常規的產前檢查,而檢查的方法是用產箝張開陰道作肉眼檢查,這方法僅能觀察子宮頸有沒有擴張,但當發現子宮頸擴張時其實已經太遲。以往醫生利用縫針手術把子宮頸索緊,但效用一直備受質疑。
(續)
參考資料: www.reprodmed.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早產徵兆檢查 ---- 子宮頸鬆弛





早產徵兆檢查-胎兒纖維黏連蛋白, 子宮頸鬆弛
100名孕婦中,就有7名會早產。在香港,夭折的初生嬰兒當中,超過8成是34週前早產的嬰兒。所以,若可及早發現問題,便能積極地預防早產,提高嬰兒的生存率。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 (fFN) 就好像膠水一樣,讓羊膜粘着子宮內壁。羊膜位於子宮內,含羊胎水,包裹住嬰兒。胎兒纖維黏連蛋白一般會在孕婦懷孕初期(早於22)及懷孕晚期(大約生育前1-3星期)出現。

甚麼是fFN 檢查?
早產即胎兒未滿37週便提早出生。fFN檢查有助產科醫生預測早產的機會。fFN檢查陰道及子宮頸分泌物內fFN 的含量。



檢查過程如何?
fFN檢查類似抺片檢查。產科醫生會用棉花棒收集陰道及子宮頸分泌物樣本,通常一日內有結果。

檢查結果有甚麼意義?
假如fFN檢查顯示你沒有fFN分泌,即表示你未來兩星期應該不會分娩。

假如結果顯示你有fFN分泌,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或其他檢查,預計你的預產期。例如孕婦懷孕第2434週而有fFN分泌,便表示有早產的風險。

子宮頸鬆弛檢查
子宮頸鬆弛的成因不明,部分和發炎有關,但沒有任何徵兆。子宮頸鬆弛是一個過程,先是子宮頸變短,然後擴張。當胎兒發育至一定程度後,子宮頸便無法承托其重量,子宮頸不斷變短,再張開,羊膜便會突出,並且子宮會收縮,導致小產或早產。

檢查過程如何?
利用陰道超聲波檢驗子宮頸的長度,方法是把陰道超聲波的探頭放進陰道內,對準子宮頸,便可看到子宮頸的直切面,並量度其長度,看看子宮頸有否變短。而這項檢查是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
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多胞胎風險高 孕婦易有羊癇






城中富豪一索得三男,有婦產科醫生指,最近多了婦女詢問是否可以一勞永逸,在輔助生育過程植入更多胚胎。不過醫生強調,雖然體外受孕懷有多胞胎的機會比正常受孕高兩、三成,但其潛在風險非常高,當中多胞胎的的死亡率亦會比單胞胎高,另有百分之一、二的機會,其中一個胎兒會有嚴重性的缺陷。


婦產專科龍炳樑醫生表示,透過輔助生育如體外受孕而生多胞胎的機會比自然懷孕上升兩至三成。不過,出現初生嬰兒的死亡率會上升。他解釋,多胞胎的早產機會比單胞上升五倍,而早產會令到胎兒有機會死亡。除此之外,多胞胎的增長緩慢,約有三成會出現體重較輕的情況,同時,孕婦有機會產出畸胎,百分一至二會出現沒有頭蓋骨或有先天性的心臟毛病等嚴重的先天缺陷。




易有嚴重先天缺陷

植入胚胎的孕婦風險也不能忽視,龍炳樑醫生表示,由於雙胞胎的子宮大,孕婦會增加不適的感覺,多腰痠背痛、腳腫脹等問題,而早期多會有嘔吐的情況,情況嚴重的孕婦會有羊癇先兆,包括血壓高、蛋白尿等,機會比平常產婦高出三倍,若控制得不好,更會出現羊癇。此外,由於胎盤前置機會增加,孕婦產前出血亦會上升,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還包括妊娠糖尿病、貧血、缺乏鐵質等。

龍醫生表示,若真的出現多胞胎的情況,醫生一般會建議減胎,如三胞胎會減至兩胞胎,以避免早產,如果沒有特別問題,孖胎會在三十八周進行催生,不會去到四十周。他又呼籲,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不宜懷孕,故更不能嘗試體外受孕。
龍炳樑 婦產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news.hkheadline.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下)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子宮頸的正常長度約3.84厘米,若長度在2.5厘米以下便屬於過短,佔1.8%,短於2.5厘米以下者,10個孕婦中有1個會在懷孕34週前早產,機會較一般孕婦增加10倍。醫院可以為懷孕2026週的孕婦,利用陰道超聲波檢驗子宮頸的長度,方法是把陰道超聲波的探頭放進陰道內,對準子宮頸,便可看到子宮頸的直切面,並量度其長度,看看子宮頸有否變短。而這項檢查是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







如果準媽媽發現「子宮頸鬆弛」, 可以怎樣做?

最近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子宮頸長度少於1.5厘米,用藥物已可以減少早產機會四成。 所以,孕婦若發現子宮頸短,我們有以下的建議:

1. 應避免懷孕期間行房;
2. 留意如有肚痛、穿水或產前出血的情況,便要盡早入院;
3. 如果子宮頸長度少於1.5厘米,可用藥物減少早產機會;
4. 定期接受超聲波監察;
5. 如果是國內孕婦,報告指出37週前出生的機會率較高,便需要早些來港待產。







參考資料: www.fertility-test.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預測子宮頸鬆弛 防早產 (上)



早產是準媽媽的噩夢
每個懷孕婦女都想嬰兒足月及健康成長。原來每100名孕婦中,就有7名會早產。幸然,隨著醫學進步,接近37週足月出生的嬰兒通常問題不大,但34週前出生的嬰兒通常需要在深切治療部接受護理。在香港,夭折的初生嬰兒當中,超過8成是34週前早產的嬰兒。所以,若可及早發現問題,便能積極地預防早產,提高嬰兒的生存率。

早產可以完全沒有徵兆
引致早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孕婦患有妊娠毒血症、高血壓等內科病;而子宮頸鬆弛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子宮頸鬆弛」的成因不明,部分和發炎有關,但沒有任何徵兆。「子宮頸鬆弛」是一個過程,先是子宮頸變短,然後擴張。若「子宮頸鬆弛」,當胎兒發育至一定程度後,子宮頸便無法承托其重量,子宮頸不斷變短,再張開,羊膜便會突出,並且子宮會收縮,導致小產或早產。

肉眼檢查發現擴張 已太遲以往檢查子宮頸並非常規的產前檢查,而檢查的方法是用產箝張開陰道作肉眼檢查,這方法僅能觀察子宮頸有沒有擴張,但當發現子宮頸擴張時其實已經太遲。以往醫生利用縫針手術把子宮頸索緊,但效用一直備受質疑。
 (續)








參考資料: www.fertility-test.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