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總以為「一個人食兩個人份量」,再加上不停進補,提供足夠營養予胎兒;又因怕動胎氣,而減少運動。不過,若媽媽食得太多,容易引發妊娠糖尿病,最終危害自己和胎兒的性命,甚至會引致寶寶長大後出現較多慢性疾病。有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均建議孕婦多做合適的運動,並控制飲食,預防妊娠糖尿病。
近年本港的妊娠糖尿病有上升趨勢,孕婦妊娠糖尿病的病發率為14.2%,較20年前的5.9%高出一倍多,即每7名孕婦便有1人患上妊娠糖尿病。
婦產科專科醫生梁慧新表示,近年本港女性趨向年紀較大才懷孕,高齡產婦也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曾有研究顯示,30至34歲的中國女士在懷孕期間患妊娠糖尿病的機會,較25歲或以下的女士高;加上本港的飲食豐足,愈來愈多的補品,令孕婦的飲食變得豐富,進食過量也會出現妊娠糖尿病。要診斷孕婦有否妊娠糖尿病,一般會於懷孕24至28周進行空腹血糖測量。
妊娠毒血症可致命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黃毅鵬指出,妊娠糖尿病的媽媽,血糖較高,同時胎兒吸收到的營養亦較多,令患者容易懷有巨嬰;媽媽在生產時,容易因胎兒過大而需要提早生產,過旱的生產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他續稱,妊娠糖尿病媽媽,更容易出現妊娠毒血症,患者的胎盤不能向胎兒供應充足的血液,令孕婦血壓止升,傷害腎臟功能,令蛋白質滲進尿液;妊娠高血壓及妊娠毒血症,是導致孕婦和嬰幼兒死亡的主因。
除了控制飲食外,多做運動亦是預防方法之一。物理治療師鄺凱恆指出,孕婦的子宮及胎水對胎兒有良好的避震作用,故孕婦可安心運動,這可加強盤腔肌肉強度,令生產更容易,更可改善腰背痛和改善平衡。她續稱,孕婦選擇做運動有兩個原則,一是不出汗,以免體溫過高;二是不喘氣,避免子宮胎盤換氣不足,故游泳、瑜伽均是適合孕婦的運動。
參考資料: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17358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提供有關懷孕教育, 生育, 生育檢查, 生育補助, 不孕, 不孕檢查, 不育, 不育檢查, 不育治療, 宮腔內人工授精, IUI, 體外授精, IVF等等... 教育 Provide general education on pregnancy, pregnancy test, pregnancy signs, fertility treatment, fertility, infertility, infertility cause, infertility treatments, etc...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鉛毒增不育風險
公屋居民疑飲鉛水致血含鉛量超標,引起全城恐慌。香港生殖醫學中心引述外國研究指出,若男士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鉛含量高於20微克,有可能破壞精子DNA,增加不育風險;若發育中的女性血含鉛量達3微克,初次月經和乳房發育會延遲3至6個月,長遠也會影響生育能力。
可損精子DNA組織
九龍灣啟晴邨和葵聯邨40名小童及哺乳媽媽被驗出血鉛超標,引起居民關注鉛水對健康的影響。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億仕昨引述醫學期刊《Zygote》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若男士的精液含鉛量高於40微克,精子數量會大減六成,每100毫升的血含鉛量高於20微克,精液的鉛便很大可能影響精子的DNA組織並造成斷裂,增加不育風險。他續稱,血含鉛量達3微克,會延遲女童的青春期發育,「包括乳房發育同初次來經都會遲3至6個月」,長遠影響生育能力。他更補充,血液含鉛量高於10微克的女士,不孕的風險多5倍,懷孕風險亦較高,比較容易出現早產和妊娠高血壓的問題。
陳建議,受鉛毒影響的居民多進食鈣質和鐵質食物,並多飲水,「呢啲物質可以黐住啲鉛」,令鉛排出身體。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可損精子DNA組織
九龍灣啟晴邨和葵聯邨40名小童及哺乳媽媽被驗出血鉛超標,引起居民關注鉛水對健康的影響。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億仕昨引述醫學期刊《Zygote》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若男士的精液含鉛量高於40微克,精子數量會大減六成,每100毫升的血含鉛量高於20微克,精液的鉛便很大可能影響精子的DNA組織並造成斷裂,增加不育風險。他續稱,血含鉛量達3微克,會延遲女童的青春期發育,「包括乳房發育同初次來經都會遲3至6個月」,長遠影響生育能力。他更補充,血液含鉛量高於10微克的女士,不孕的風險多5倍,懷孕風險亦較高,比較容易出現早產和妊娠高血壓的問題。
陳建議,受鉛毒影響的居民多進食鈣質和鐵質食物,並多飲水,「呢啲物質可以黐住啲鉛」,令鉛排出身體。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婦產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